汽车安全可以大致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被动安全大致分成两类:“事故发生”时作用的碰撞安全和“事故发生”后作用的碰撞安全。前者如行人保护吸能车体、安全带、驾驶员和副驾驶气囊、侧气囊和帘幕气囊,气囊控制模块和碰撞传感器等,后者如阻燃器件、自动报警、汽车黑匣子。主动安全范围广泛,从ABS、EBD、TPMS、ESP,再到今天的辅助系统和驾驶员监控系统等,再到智能越来越大的作用。汽车安全系统是汽车电子领域增长最强劲的需求之一。
遇到危险时被动安全:安全气囊
自1996年,国外就将安全气囊作为中档车的标准配置。从2002年起国际上已经将两个乘客测知座椅、预紧式安全带和传感器系统与安全气囊一起作为标准配置,预计2006年预紧式安全带和传感器系统将增加到4个,传感器系统更是大幅度增加以提高冲撞检测能力并提高乘车的稳定性,从而有可能构成统一的安全气囊网络。
由于安全气囊的不适当爆出会导致乘员的伤害,因此,乘员感知系统配合新一代的控制模块和多级引爆气囊成为目前新一代被动安全产品的代表。 美国政府要求从2006年开始所有新款汽车都必须能够根据乘员的体型来打开气囊。此类系统使得保护气囊能够“智能”打开或收缩。这种基于乘员体重的系统将可帮助汽车制造商满足《美国联邦车辆标准安全法规》FMVSS-208的要求。该法规要求气囊必须能够根据不同乘员的体重更为有效地打开。较为简单的系统采用安装在乘员坐垫下的体重传感器技术来实现。高级乘员识别算法和快速信号处理,使汽车气囊控制器可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打开或收缩乘员气囊,从而可大大提高乘员安全性并降低修理成本。更为高级的系统则采用安装在车内的相机一检测和识别乘员,同时在算法上考虑到乘员调试及离气囊的距离来判断事故发生时气囊打开的时间、速度和程度。
主动安全:电子制动系统
安全制动技术在近几年取得最主要进展是在电子控制领域,从最初的ABS,到使用同样原理的驱动防滑控制系统,到后来的电子制动力分配,再到还处在早期发展阶段的线控制动系统。线控制动系统含有更轻的重量、更高的控制精度以及更易于与未来高级汽车动态控制系统的其他子系统进行整合等优势,是未来的发展方向。